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做法经验的通知

苏政办发〔2020〕27号

2020-05-14 2261
发文时间:2020-04-20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做法经验的通知

(苏政办发〔2020〕27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基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从规划布局到资金筹措,从建设实施到规范管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2019年,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50多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约34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亩均提高100斤以上,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村产业振兴。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南通市大胆探索、奋力创新,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该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统筹规划、整市推进,坚持资源整合、政策集聚,坚持质量为先、效益导向,创新“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再配套”的建设机制,“十三五”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198.7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区域规模经营率达到60%,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有效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显著加快,探索出一条稳产增效、富民强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子。近期,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对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了南通市的经验做法。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要求,现将调研报告内容转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部署要求,深刻认识更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提升粮食产能,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对于稳投资、扩内需、惠民生,赢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大意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规划布局,完善管护机制,高质量、区域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省农业农村厅要会同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将南通市列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区,予以政策支持,为全省高水平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示范。


附件:关于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4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关于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农业农村厅

 近期,我厅通过实地考察项目现场、与项目区干群深入交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总结了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有效做法。

一、基本情况

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从2016年起,在全面摸清农村农田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针对人多地少、田块零散,沟塘棚舍多、村庄环境差等问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全面整体推进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4年来,共投资50多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98.7万亩,新增耕地占补平衡面积2.3万亩、增加可耕作耕地面积4.2万亩,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实现了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一是夯实了农田基础设施。以土地平整为重要抓手,统一规划布局沟渠田林路,填平沟塘,拆闲拆旧拆废,集中资金建设桥、涵、闸、站、路等农田基础设施,解决长期以来灌排水系不畅、工程不配套、道路不宜机、农村环境杂乱等问题,推进田水林路点综合配套,为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夯实了基础。新建项目区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面积基本都在300亩以上。

二是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严格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标准,注重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水稻产量亩均630公斤以上,小麦亩产420公斤以上,亩均粮食增产50公斤以上。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4年来,全市增加有效耕地面积6.5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7万吨,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以田美乡村为目标,统一设计,连片打造,实现了项目区道路循环畅通,河道水清岸绿,农田平整成块,村庄整洁秀美,不断提升农田生态功能。4年来,新建特色田园乡村30个、美丽宜居村庄154个,农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也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板。

四是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推动了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农户规模经营收入显著增加,2016-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民新增种植业收入6.27亿元,亩均增收300多元。农户土地入股,村集体统一发包,土地租金亩均增加150元以上,促进了项目区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提升。据不完全统计,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新增了有效耕地,新增了烘干中心、仓库晒场、育秧育苗中心等固定资产,帮助各项目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约450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动,统筹推进。南通市委、市政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龙头工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相关工作纳入各地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市、县两级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口、建设、财政审计、经信、电力等12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齐心、协同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领导体系,统筹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委每年召开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主要领导下乡调研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必看内容。市政府编制了《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推进规划》,与南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农业空间布局规划、基本农田规划有机衔接,以《规划》为引领,以镇为单位、村为单元,整体推进、连片建设、规模开发,为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集聚资源,加大投入。充分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资源,通过连片治理、平整土地、小田并大田、方正化田块等途径实现耕地资源合理溢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新增占补平衡面积1%-3%,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左右。在耕地占补平衡利益分配上,采取了资源换资金的办法,市级财政按照每亩25万元标准集中调剂占补平衡指标,其中10万元用于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10万元由各县(市、区)统筹使用,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5万元补助给直接产生耕地占补平衡面积的村,作为村集体资产性收入。2016-2019年,南通累计拨付40多亿财政资金作为调剂资金,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注入了资金活力,同时也有效调动了县(市、区)、乡镇、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

(三)坚持创新机制,确保质量。对于需要平整的耕地,由村集体与农户签订土地预流转协议,明确流转要求、流转期限、耕地补偿费用和后期流转费用;或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将承包户的耕地按照每亩600元保底分红入股,并由村集体或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对于流转入股的耕地,进行重新划分,实施“小田并大田”,推动碎片化耕地连片整理,促进“宜机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省市项目管理要求,全面推行专家评审、过程审计、群众监督、责任追究、第三方检测等措施,强化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查、验收全方位管理,确保建设质量。

(四)坚持融合发展,提升效益。始终注重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做到建好农田,用好农田,提升效益,推行“三结合”。推动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相结合,发挥集聚效应,推动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实行“三覆盖”,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适度规模经营全覆盖、社会化服务联盟全覆盖;推动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注重农田基础设施与村庄环境相配套,做好路、水、林、田四个方面的文章,发挥高标准农田的生态功能,助推田美乡村建设;推动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将全市98个经济薄弱农业村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畴,在推进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烘干中心、农资中心、育苗中心等服务性设施,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

三、经验启示

(一)通过资源换资金,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提高投资标准和建设质量。南通市充分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资源潜力,通过资源换资金的路子,亩均投资标准大幅提升,在省定每亩1750元投资标准的基础上,每亩再增加1000元左右,同时还自建高标准农田近30万亩。各地要学习借鉴,尽快将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纳入认定范围,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的核定流程、核定办法,加强新增耕地指标跨区域调剂统筹和收益调节分配,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二)通过先流转后建设,回答“怎么建”的问题。采取“先流转再建设”的方式,有效打破了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局限,按照规模连片经营的要求,整体规划、成片整理高标准农田。这种建设方式,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找到了一条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次性、成规模建成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良好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避免了过去零敲碎打、标准不高、重复投资的弊端。

(三)通过高标准农田平台,破解地“怎么种”的问题。土地平整化、田块方正化、生产宜机化、服务社会化的高标准农田,为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和土地股份合作创造了条件,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了经营现代农业的有效平台,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新的保障,大大促进了“托管”“全托管”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将来农村田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为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