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环保环监[2018]28号)

2018-10-12 1629
发文时间:

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

环办环监[2018]28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 保护局:

近年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环境监管执法工作 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应当看到,一些企业仍然存在违法排污、难以 监管等突出环境问题。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 纠正违法排污乱象,压实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推动守法成为常态,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抓住企业主要负责人这一“ 关键少数”,督促其承担应尽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做到责任清晰。

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负第一 责任。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保障 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杜绝超标排污、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杜绝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接受执法检查等方面履行领导职责。企 业分管生态环境保护的负责人和主管人员对以上生态环境管理工作 负直接责任。

企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当对其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 和公众人身、财产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同时,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 门应当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 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改进优化 监管执法方式,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 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做到重点突出、提高效能。

一般企业落实“双随机”抽查,发挥“双随机”抽查对各个行 业领域、各种规模类型企业的执法震慑作用。探索建立政府部门间 “随机联查”制度,减轻分散检查对企业造成的负担。

重点企业实现“全覆盖”排查,电力、钢铁、冶金、石化、焦 化等行业企业,各类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内的生产企 业,应当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对大型企业要组织技术专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定重点环 境问题和监管重点,并纳入监管档案。

三、利用科技手段精准发现违法问题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执法针 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做到精准执法、高质高效。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的基础上,我部深入实施“千里眼”计划、扩大热点网格监管范围,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城市如期完成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的划分和筛选工作,分别于2018 年 10 月、2019 年 1 月起正式实施热点网格预警通报制度。我部将每月向社会公开上月预警网格名单。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督促有关市、县对预警网格开展排查,及时整改,发现问题进行督办。

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管执法,加快建设完善污染源实时自动监控 体系,依托在线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充分发挥物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作用,打造监管大数据平台, 推动“互联网+监管”,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智慧化、精准化水 平。

四、实施群众关切问题预警督办制度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畅通并发挥“12369”电话热线、微信、 网络等举报投诉渠道的作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做到民意畅通、回应有力。

我部将梳理群众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并实施预警督办。 按月向相关市级人民政府发送预警函,抄送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并 通过生态环境部网站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将问题清单和查处情 况向社会公开。

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督促相关市级人民政府,严格落实预警 督办要求,对能够立即解决的,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对短期内 无法解决的,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方式维护 权益、化解矛盾。同时,按照“谁办理,谁公开”的原则,在官方 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将举报情况、调查结果、整改方案及落实 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

五、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继续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坚持零容 忍、零懈怠、零缺位,严惩重罚违法犯罪行为。

坚决惩治任性违法,坚持有案必查,严肃查处屡查屡犯、弄虚作假、拒不纠正、虚假整改等违法乱象。对有案不查、重大案件久拖不结的,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责令纠正或者直接查办。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等重点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予以挂牌督办, 公开约谈,查处一批有影响力、有震慑力的典型案例。

全面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重 大案件联合执法行动、联合挂牌督办、联合现场督导,坚决克服有 案不移、以罚代刑现象。对案情重大、影响恶劣的案件要联合公安 机关挂牌督办,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

六、制定发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推动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的分工 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做到权责一致、履职 尽责。

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根据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 直管理制度的层级职能特点和执法任务需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 明确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执法的事权与责任。

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根据实际,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认真梳理法律法规规章,尤其是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公布本部门的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职能职责、执法依据、执法标准、 运行流程、监督途径和问责机制。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依法履行职责。

七、严格禁止“一刀切”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严格落实《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 意见》《关于印发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 法中禁止“一刀切”,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 再说”等懒政、敷衍做法,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紧急停 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对于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 不得采取集中停产整治措施。

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制定、实施可行的监管执法措施,加强政 策配套,根据具体问题明确整改阶段目标,禁止层层加码,避免级 级提速。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现一 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

请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于 2018 年 10 月底前,将本地区落实本意见的实施方案报送我部。每年年底前将落实本意见的进展情况报 告报送我部。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我部将通过中央生态 环境保护督察严肃追责问责。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18 年 9 月 13 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18 年 9 月 13 日印发